青少年抑鬱個案激增 精神科醫生教分辨抑鬱症狀
發布時間: 2017/04/25 12:28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6
抑鬱是都市通病,這個病早已蔓延到青少年群體。早前有調查訪問了15,000名中學生,當中大約四成有抑鬱徵狀。
為甚麼青少年容易有精神困擾?究竟如何幫助他們抗抑鬱?青少年常表示無mood、悶悶不樂或心情欠佳,又是否等於抑鬱?TOPick請教了精神健康基金會客席精神科專科醫生連凱欣。
青少年抑鬱背景因素
1. 現今家長對抑鬱症的接受程度較高、敢於面對和求診而發現更多新症。
2. 社會對青少年的要求較以往為高,例如一次公開試(DSE)定「生死」。
3. 其他因素:繁重學業、人際關係、家庭和學校的期許。
當各種因素加起來,積聚成重大壓力,影響精神狀況。
青少年抗壓能力下降
另一方面,不少新一代成長於溫室中,家長對子女事事關心,甚至傾向為兒女處理好一切,令孩子失去學習解難的過程。
這些小孩子長大後,一旦遇到較大難題時,不懂求助只「死撐」,也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。加上家長本身可能又忙,孩子的抑鬱有機會到出現嚴重狀況時才被發現。
青少年心底渴望被關注
連醫生表示,很多青少年心底都渴望被關注,卻不會主動求助,家長要多點做主動,日常亦要多關心和了解。
小朋友不願上學,先勿責備他們,問問是否學校出現問題?其實如果有人問,不論是家長或醫生,孩子都很樂意分享,只是一直無人問津。
若青少年出現抑鬱、精神問題,實很需要家長、醫生和學校三方面配合。
留意孩子抑鬱表徵
連醫生提醒,如果抑鬱問題被忽視,青少年可能以逃學、濫藥等不良行為來逃避問題,嚴重甚至可致自殘,後果可大可少。
她建議,當發現孩子心情轉差,可留意有否連帶其他症狀,例如對所有事都失去興趣、思想負面、不願外出、時常出現小毛病如頭痛、胃痛等,若症狀持續兩星期或以上,便可能患上抑鬱或其他精神問題。
家長可以跟學校了解孩子在學的表現,並轉介個案予學校社工,亦可考慮帶孩子見醫生作評估,即使確診,也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、心理治療、藥物等來紓緩病情。
抑鬱與悶悶不樂有何分別?
抑鬱 | 悶悶不樂 |
不一定有「觸發點」 | 有一個「觸發點」,例如失戀、成績差、跟朋友吵架等 |
對所有事情不感興趣,即使做喜歡的事也不覺享受,例如瘋狂打機其實只為逃避,沒有好「玩」的感覺 | 休息和抒發可以改善情緒,例如食喜歡的食物、找朋友傾訴等,其後會覺得心情好轉 |
身體有可能出現很多小毛病,例如頭痛、胃痛 | 身體症狀不明顯 |
心情持續欠佳逾兩星期,當事情解決心情也不好轉,日常事務(如學習、工作、社交)受影響 | 當事件解決便好轉;能維持日常事務 |
【其他熱話】1分鐘自測是否患上抑鬱症
【其他熱話】抑鬱症不可怕 教你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憂鬱的日子